黄海之滨,千里海岸线蜿蜒如链;智慧云端,亿级数据流奔涌似潮。
在山东省加快建设数字强省、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、获批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的背景下,2025年山东数字强省宣传月“数涌海岱 改革潮升”融媒体行活动走进威海,探访这座滨海之城如何积极响应全省战略部署。
一网统管:城市运行“智脑”编织全域治理经纬
作为山东“高效协同、整体智治”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的积极践行者,威海依托全省“1+16+N”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汇聚的数据资源和“齐鲁智脑”构建的协同治理体系,正在编织一张精密高效的“全域治理网”。
走进威海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,450平方米指挥大厅里数据涌动:10.5万路视频监控织就“天眼”,23.5亿条城市数据实时跳动,森林火情预警、渔船越界分析、防汛水位监测等50个专题应用,如深入城市的神经末梢般灵敏。
“这里不是简单的数据看板,而是能指挥、会思考的城市大脑。”威海市大数据中心负责人指向屏幕:暴雨来临前,防汛“一张图”自动关联气象预报与598个监测点,预判易涝区域并调度24支水旱灾害防御队伍;渔船管控系统融合北斗、雷达、光电等多源信号,20类违规行为瞬间触发预警;森林防火视频自动识别热源,576路双探头24小时守护青山……技术、业务、数据“三融合”的实践,让城市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感知。
去年至今,AI智能感知系统已自动处置城市事件6万余件,应急响应效率大幅提升。
智惠民生:“静默”“无感”服务渗透城市肌理
数字强省的根基在为民。威海将山东全力推进“无证明之省”建设的目标,细化为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温暖场景,成为全省深化数据赋能、提升民生福祉的生动注脚。惠民补贴“静默认证”正是其中的缩影之一。
“过去,领高龄津贴要跑社区交材料,现在卡里自动到账!”环翠区的老人们拿出手机短信展示起来。这一份实实在在的便利,源于威海独创的“数据中枢”:平台归集35类1340余万条数据,动态核验60万补贴人群生存状态、婚姻变更等信息。通过AI比对,系统主动发现未申领者、自动剔除不符合条件者,53项补贴实现“免申即享”。今年以来,“无感认证”服务超1358.8万人次,再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的同时,也避免了资金误发的风险。
这样的“无感”智慧已渗透城市肌理:医院检验结果全市互认,患者省下了重复检查费;工伤认定全流程AI辅助,审批时长压缩80%;“小威智答”政务机器人优化23万条知识库,政策咨询“一次问清”率达92%……
身份证、社保卡、营业执照等555类电子证照,依托“爱山东”实现“亮证”应用,电子证照累计使用10亿余次,让“数据多跑路”成为全省常态时,威海正将这份便捷与高效,精准地转化为群众的满意度。
数实融合:产业“智变”激活蓝色经济新动能
在全省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“十大工程”、产业数字化“八大行动”,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大潮中,威海立足海洋特色,以数据为桨,推动数字经济之船从浅海驶向深蓝,成为山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。在迪尚集团设计中心,设计师轻点鼠标,AI大模型瞬间生成千套服装方案,人体数据库精准匹配全球客户体型。“从设计到生产,全链条数据驱动让效率提升30%。”技术总监介绍,平台年服务4000家供应商,累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6000多家企业新增销售额超十亿元。在天力电源科技车间里,“D×4M”智造平台正动态优化生产排程。这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借力数据要素,近五年再产能提升60%的情况下,用工反降6%。
向海图强的故事,在威海不断续写。在中国人寿财险蓝色保险发展中心内,卫星遥感与海洋传感器每2小时更新全国海域的温度、洋流、叶绿素等数据。保险公司据此精准定价养殖险,银行配套“数据贷”,金融活水精准滴灌“海上粮仓”。而在荣成智能终端产业园,歌尔微电子生产线繁忙运转——这里生产的传感器全球占有率超20%,与威海打印机基地(占全球产量1/5)共同托起山东数字经济“双翼”。
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生态共荣”,威海数字经济的新生态,正是全省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、探索数据资产化新航道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威海共培育出6个标杆级企业可信数据空间,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赋能银行贷款3.5万余笔;公交轨迹、水务管网等数据资产入表融资超2000万元,开辟出“数据变资产”的山东新航道。
数据赋能的浪潮正深刻改变着威海这座城市的治理方式、民生温度与产业形态。威海的实践,是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当前的山东,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驱动一场深刻的变革:山东作为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,数据开放水平持续领跑全国;“爱山东”平台服务超1.18亿用户,“无证明之省”建设让百姓办事更便捷;数字经济撑起全省经济的“半壁江山”,产业数字化标杆不断涌现。
(大众新闻记者 刘姝彤)
汇正策略网,线上配资平台官网,配资炒股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